莱芜钢火映照山东半边天,山东五大企业,老一辈人心中的永恒记忆

莱芜 更新于:2025-09-06 03:38
  • 天王76188296
    莱芜的钢火,曾烧红了半个山东的天。
    你说“山东五大企业”,老一辈人心里都有一本账
    那不是今天的“营收排行榜”,
    而是用铁水浇出来的工业脊梁,是用汗水铸就的时代勋章。
    而在那张泛黄的名单里,
    莱芜,竟占其二:
    莱芜钢铁厂(菜钢),
    张家洼矿山工程指挥部。
    这不是巧合,
    这是一座城与一块钢的生死契约。
    一、菜钢:一炉铁水,烫热了鲁中大地
    1970年代,一声开炉令下,
    莱芜荒原上,火光冲天。
    高炉耸立,铁水奔流,
    “菜钢”两个字,
    从此刻进山东工业史。
    它不是“五大”之一,
    它是山东第二钢铁基地,
    是国家“三线建设”战略下的重棋,
    是无数工人“献了青春献子孙”的热血之地。
    那时的菜钢人,
    穿的是蓝工装,戴的是安全帽,
    手上是茧,脸上是汗,
    可眼神里,是光。
    他们炼的不只是钢,
    是自力更生的骨气,
    是“咱山东也能造铁轨、轧钢板”的底气。
    一列列火车,载着莱钢的钢材驶向全国,
    修铁路、建桥梁、造军舰
    中国速度的底色里,有莱芜的红。
    二、张家洼:深山里的“黑色心脏”
    如果说菜钢是“炉火”,
    那张家洼就是“血脉”。
    张家洼铁矿,华东最大露天铁矿之一,
    从地下百米挖出的富矿,
    源源不断地输往菜钢厂,
    一吨矿,一吨血;一车铁,一车命。
    当年的“张家洼工程指挥部”,
    不是企业,更像一支“工业部队”。
    地质队员在荒山野岭扎帐篷,
    爆破手在悬崖边点火,
    运输队在泥泞山路日夜奔驰。
    没有空调,没有外卖,
    有的是“战天斗地”的口号,
    和一句:“国家要钢,我们就要矿!”
    多少莱芜人,三代都在张家洼,
    爷爷开钻机,父亲运矿石,儿子搞化验。
    他们不说“奉献”,
    但他们的脚印,印在每一寸矿道里
    三、辉煌不在,但骄傲不灭
    后来,时代变了。
    钢铁整合,山钢集团成立,
    “莱钢”成了“山钢莱芜分公司”;
    张家洼也从“指挥部”变为现代化矿山。
    有人说是“没落”,
    但莱芜人知道
    不是我们不行了,是我们把火种传了下去。
    今天的莱芜,
    依然是特种钢高地,
    高铁轮轴、核电用钢、军工材料,
    很多“卡脖子”技术,
    依然从这里产出。
    而那句“莱芜人,辉煌过,骄傲过”,
    不是怀旧,是对尊严的确认。
    结语:钢可以冷,魂不能凉
    莱芜没有大海,没有油田,
    但它用一座山、一炉火,
    把自己锻造成山东工业版图上最硬的一块。
    菜钢的高炉还在冒烟,
    张家洼的矿车仍在奔跑,
    而莱芜人的脊梁,
    也依然像他们炼的钢一样
    直,硬,不怕压。
    致敬,所有在炉火前流过汗的人。
    你们的名字或许不在热搜上,
    但中国的钢铁长城里,
    有你们的魂。

    莱芜,从未退出历史,它只是静默如钢。

    #莱芜集团发电厂# #国营莱芜酒厂#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