莱芜传奇,一个钢厂的利税奇迹,超越泰安,昔日地级市焕发新光彩

莱芜 更新于:2025-06-30 05:41
  • 我家有只小西米
    钢厂的利税,竟能超过泰安市。

    这就是莱芜,一个曾经的地级市。

    上世纪80年代,莱芜还是泰安下属的一个县级市,但莱钢的经济体量已经非常惊人。

    1990年,莱钢的年利税,比泰安市本级财政收入的四成还要多。

    钱交得不少,但因为只是个县级市,基建投入却总感觉跟不上。

    这种“小马拉大车”的感觉,让莱芜有了独立的想法。

    1992年,它如愿以偿,升格为地级市。

    虽然关键的莱钢厂区早就归它管,但成为地级市,意味着腰杆更直了。

    然而,时代变了。

    当年的优势,后来成了它的困境。

    莱芜成了全国最小的地级市,面积只有济南的约四分之一。

    经济上除了钢铁,几乎没有别的支柱,服务业因为人口少也发展不起来。

    2018年,它的GDP在全省垫底。

    另一边的省会济南,也遇到了自己的烦恼。

    作为副省级城市,它的面积是最小的,经济总量被烟台压着一头,想要做大做强,空间成了最大的制约。

    一个想突破,一个需要更大的平台。

    2019年,两城合并。

    莱芜撤市设区,成为济南的一部分。

    这不是简单的降级,而是一次区域资源的重新洗牌。

    合并之后的效果立竿见影。

    济南获得了宝贵的发展空间,GDP一举超过烟台。

    千亿级的投资涌入莱芜,全国首条市内高铁把两地通勤时间缩短到22分钟。

    雪野湖的游客量翻了三倍。

    莱芜的老本行钢铁产业,也在进行产能置换,向精品钢转型。

    同时,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,三年时间里从28%提到了41%。

    莱芜的故事,其实是中国很多中小城市的缩影。

    有时候,身份和名头或许没那么重要,能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过得更好,能让城市有更强的竞争力,才是最实在的。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