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莱芜在山东的正中间,正好是齐鲁文化交界的地方。自古以来交通就方便,物产又丰富,以前是山东有名的“上九县”之一,特别富庶繁华。建国后,莱芜的工矿产业发展得很快,还当过全国百强县,那时候也挺富裕。
但说到文化建设,莱芜就差远了。直到现在,连一本专门讲莱芜老城的书都没有,像老县衙、城隍庙、范丹祠、老县学这些老建筑,也没见过有人写文章好好研究。本地倒是出了些书,可大多是你抄我、我抄你,没什么新东西,也没多少真情实感。你看济南人写的书,比如《济南城记》,写老街巷里的好吃的,写对老城的回忆,都特别有感情,莱芜根本没有这样的书。
这事儿有两个原因:一是“破四旧”的时候,老建筑毁得太彻底了;二是过去没留下什么文献和老地图,就算是从宋朝开始慢慢发展、明清六百年间的莱芜老城模样,也因为没书专门记着,变得越来越模糊。就算莱芜有作协、散文家协会这些团体,在这方面也几乎是一片空白。
这真是莱芜的遗憾,也得靠本地的专家学者好好补上。不然再过些年,年轻人可能都不知道“莱城”原来是啥样,明清六百年传下来的文化根脉,说不定就真断了。举报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