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用户69661082030
莱芜之名由来已久,其源头可清晰追溯至春秋时期——公元前567年,齐灵公灭莱国后,将被俘的莱人迁徙至临淄附近的山谷地带,这片安置莱人的区域,后世便称作“莱芜谷”,成为“莱芜”地名的最初雏形。若以2025年回溯计算,这一地名的渊源已历经约2592年(2025+567=2592)。
莱芜谷的范畴颇为广阔,北起临淄以南区域,南延伸至今日济南市莱芜区境内,涵盖了淄博市的太和镇,源泉镇、池上镇,以及莱芜的常庄、苗山,见马、口镇等片区,是当时鲁中地区一片颇具规模的地理单元。近代修建的临淄至莱芜铁路,因需依托平坦地势施工,线路基本沿着莱芜谷的走向铺设,从侧面印证了这片山谷在地理交通上的天然优势。
而“莱芜”作为正式行政区划名称,则始于汉代。公元前201年,汉高祖刘邦在莱芜谷区域设立莱芜县,这一举措让“莱芜”从地理名称固化为行政地名,截至2025年,这一行政地名的历史已超过2200年(2025+201=2226)。
今日的济南市莱芜区,与“莱芜”地名形成明确的地域绑定,始于武周长安四年(公元704年)。以此为起点计算,截至2025年,这片区域使用“莱芜”作为地名的历史已达1321年(2025-704=1321)。
需明确的是,唐及唐之前,莱芜的行政中心长期位于今淄博一带,地名与地域的对应关系并未落在如今的济南莱芜区;直至唐代以后,莱芜的行政建制逐步迁移至当前区域,才最终形成了今日“济南市莱芜区”与“莱芜”地名的稳定对应关系。
